当其他球队都在这个时候奋力一搏的时候,曼联依旧脱力。
对阵水晶宫的这场比赛之前,马奎尔的受伤意味着曼联在后卫线的情况雪上加霜,卡塞米罗+阿姆拉巴特的中卫组合一定出现在了滕哈赫和很多曼联球迷的脑中。
这种情况,仅是想想就已经非常恐怖了。
万幸的是,埃文斯火线复出,让曼联在这个客场还能摆出一个稍微像样的中卫组合,但也只是稍微像样而已,于是,加里-内维尔问到滕哈赫的那个问题就显得更为有趣了:
“都已经到了这个时候,就没有想过采取保守一点的防守方式吗?”
>
滕哈赫在采访中的回答,就是曼联在这场比赛的表现。
滕哈赫觉得,伤员们总会回归,所以他更愿意选择坚持,而不是转而使用其他的防守思路,因为一旦换了思路也没有得到好结果,“每个人”都会失去信心。
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则是,曼联当初选择滕哈赫,欣赏的就是其在阿贾克斯执教时的比赛风格,这种风格化让他得到了曼联的青睐,那怎么能在遇到挫折时就改旗易帜呢?
于是,大家都只能在苦海中继续沉浮,而根本不知道在前边等待着你的是什么?
客场打水晶宫,强度肯定低不了,比赛第1分钟,曼联就可以感受得到:
这一球里,赫伊伦被身后断球,水晶宫名义上的右边锋奥利塞进入中路,直接衔接出来了左翼卫的传中进攻。
如果在343框架里套水晶宫的人员和站位,那奥利塞当然是右边锋,但更准确的描述,应该是3421,毕竟格拉斯纳的执教风格也相当现代,他要的不是边锋,而是边锋内收进来,形成箱形站位,制造足够的人数优势。
就是这一点区别,导致了曼联本场比赛的崩溃。
开场阶段,曼联还能在客场打出一些存在感,但作为联系两边的关键球员,今天打在前腰位置的芒特充分展现了他在技术层面的粗糙:
一分钟不到,两次传球失误,一次左脚,一次右脚,让曼联在阵地战和反击战中都没有打出威胁。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就已经预示了曼联在这场比赛的结局,因为今天的曼联只能靠进攻来赢球,你是指望不上后场核心区域的防守质量的。
于是在比赛第12分钟,更有可能的结局就此拉开了大幕:
注意看,这个过程中,奥利塞再次在中路得球,埃里克森回追破坏失败,卡塞米罗前顶断球失败,所以在当时,曼联在后场已经是3防4了:
>
在奥利塞的身后,梅努一无速度优势,二无身体优势,根本干扰不动,埃文斯和达洛特还各有防守职责牵扯,根本没有人能够过来协防,只能是被对手一路带到禁区前沿,然后取得进球。
所以单看这一回合,你可以把责任归结在埃里克森和卡塞米罗的身上,两人同时失效,其他人只能跟着遭殃,但要注意,更为积极主动的防守策略是滕哈赫所要求的,中卫尽早前顶,从而快速回收球权也是滕哈赫所要求的,大家都是在遵循主教练的指示而已。
所以,问题没有这么简单。
丢球之后,曼联尝试着在客场拉高强度,扳平比分,但在有球时,芒特再次拉低了进攻效率:
而在球权转换时,曼联也出现了大量的失误,从而让水晶宫发动就地进攻:
于是,上半场中段连续的定位球进攻,,既是曼联尝试着扳平比分的努力,也是后防线得以喘息一下的窗口:
然而定位球进攻一结束,曼联就又失误上了:
就在这个时候,曼联真正的防守问题开始暴露了。
比赛第28分钟,曼联前场扑球,结果没有干扰到对手的同时,自己在弱侧的空间也暴露了出来,让水晶宫的两个翼卫完成了连线:
第31分钟,弱侧还在暴露:
第33分钟,弱侧变为右路,让水晶宫完成了推进:
在防守当中,曼联完全没有对策来应对水晶宫的翼卫,四后卫防线因为对手的站位而被收窄,却没有哪一侧的边锋有着严格的防守职责来补充防守宽度。
于是,曼联的防守就变成了既无法在中路区域影响对手的传接效率,也没有相应的落位来限制对手在边路的前插和进攻。
这种基于抢球和盯人的防守策略,在这个客场,在这个对手面前,在自身实力被各种因素而限制的这场比赛中,彻底崩溃。
于是在第40分钟,水晶宫再次通过球权转换的就地进攻打进了第二球:
此球一进,虽然比分只是0-2,但比赛实际上就已经结束了。
因为在这个半场,曼联出现的问题是系统性的,而且你在替补席上也没有足够的球员来进行调整和替换,滕哈赫能做的只是鼓励球员罢了。
但是,当你的后腰在上半场最后阶段的防守动作已经垮成了这样:
你的战术还需要后腰大幅前插来参与进攻、提高质量的时候,这种系统性的垮塌是不可能仅仅依靠鼓励球员就能完成扭转的。
所以在下半场一上来,水晶宫还率先完成了加码,这一次右路传中,是右中卫克莱因送出来的:
而曼联和上半场一样,能在前场制造一些定位球机会,从中打出一些进攻就很不错了:
而在10分钟过后,随着曼联的鸡血消退,重新完成压制的水晶宫就可以轻易完成起脚了:
于是在第58分钟,第三球来了:
第66分钟,第四球来了:
在比赛的最后时段,水晶宫甚至有着充足的机会来打进第五球,假如第五球真的到来,下赛季的曼联会变成什么样子就真的很难说了。
当然了,0-4和0-5也没有什么实质区别就是了。
所以,不要用传统的低位防守思路来看待曼联的防守体系,通过这个视角,你当然会很难理解滕哈赫在想什么,但从前往后看,一切就是顺理成章的。
在滕哈赫的战术思路里,高位逼抢和后场盯人是一体两面。防守的一切都建立在对球或人的压迫上,这个时候,区域当然是被放在一边的,所以当对球和人的压迫效率不够高的时候,防守体系自然就会轻易崩溃。
就像这场比赛一样。
>
问题其实很清晰,关键在于解决的办法。
因为这一场的大比分失利,曼联在最后几场比赛可能都会提不起劲,哪怕还有足总杯决赛,毕竟在制造夺冠的奇迹之前,曼联首先需要制造伤兵复出的奇迹。
那么一路下跌,滕哈赫就可能会下课,但就像滕哈赫所表达的意思一样,曼联找他是为了追求清晰的风格化,去年的成绩也建立在遇到挫折后坚持风格化的基础上,但曼联的阵容却没有跟住脚步,持续风格化下去,然后大家再像加里-内维尔那样,困惑于滕哈赫在艰难的当下为什么不放弃自己的风格化?
那你当初为什么要找滕哈赫呢?
>
所以,这就是一个很清晰的失败模板:
聘请教练的这个第一步最为重要,因为这直接决定了俱乐部在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你需要在迈出这个第一步之前,就想到面对困难时的痛苦,而不是只想到迎接成功时的快乐。
如果你接受不了这个痛苦,那就不要迈出这个第一步,如果你已经决定迈出了这个第一步,那就请坚守这个方向,而不是走两步退一步,也不是一边向前走一边四处观望。
这是格雷泽家族在过去十一年屡犯不爽的错误,希望拉特克利夫主导的新任管理层能够从中吸取教训,找对这个第一步的方向。
当然了,同样重要的也是,坚持住你所选择的第一步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