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拜仁的首发名单出炉之后,客场打不出太高强度就变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实。
整个中轴线上,能够顶住阿森纳施加的压力的球员只有德里赫特和凯恩,其他人要么就只能打成工兵,要么就只能看临时发挥。
指望其余的八人支援德里赫特和凯恩,那是完全不用想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拜仁在客场没有输球,还差一点赢球,这已经是非常不错的结果了,而阿森纳没有抓住这个宝贵的窗口期,放拜仁回到主场,那你就很难判断拜仁在主场会变成什么样子了。
阿森纳的首发名单并不令人意外,阿尔特塔排出了2024年以来球队战绩最好的思路:
这个思路我们之前提到过,就是完全服务于厄德高的思路:
四个中卫体格的球员镇守防线,若日尼奥扮演接应和出球的角色,锋线上,哈弗茨、萨卡和马丁内利从三个方向冲击对手,为二线位置撑出空间,赖斯则在向进攻端前插和向防守端回追之间频繁做功,充分发挥自己身体素质上的优势。
这样一来,厄德高在有球时,向前就有四个出球方向,在无球时,身后则有六人擦屁股,他就可以从中发挥自己在脚下和逼抢时的特点。
他打得好,阿森纳就可以切掉对手,他打得不好,阿森纳就只能消耗对手。
而在拜仁这边,最大的变数则是图赫尔。
3月份的拜仁一度曾取得各项赛事三连胜,其中的功臣是帕夫洛维奇和穆勒,后者是真正意义上的后腰选手,防守有身板支撑,进攻有节奏变化,穆勒的作用就更不用多说了。
这两个点攒在一起,拜仁的进攻效率才有了真正意义的提高,但是,提高的方式是转换、起球和冲击,这不是图赫尔这种瓜系教练所想看到的内容。
于是,在帕夫洛维奇和穆勒身体状态不在最佳的情况下,图赫尔在这场比赛又用了萨内、穆夏拉和莱默等人。
只不过,是客场的低球权掩盖了很多问题。
开场之后,阿森纳明显是表现更好的一方。
开场仅仅7分钟,阿森纳就在萨卡的抢断和哈弗茨的支撑下,由马丁内利打出了第一脚威胁射门:
第9分钟,萨卡制造了阿方索-戴维斯的黄牌,从而奠定了这一路的优势:
第12分钟,哈弗茨在前场夺回球权,本-怀特把球再送进去,萨卡在戴尔经典的背手站死姿势里把球打进:
戴尔这个提前站死的毛病,在热刺时期就有清晰体现,他的移动能力决定了他在这种防守方式里无法再向前迈出哪怕一步的距离:
而送上助攻的本-怀特和夺回球权的哈弗茨,都在这一球里做出了很大的功劳,至于厄德高,就像我们所说的,只是从二线位置送出了一脚萨卡其实并不能接好的传球而已。
而在第16分钟这次进攻里,哈弗茨和本-怀特的作用就更明显了:
所以,开局阶段的阿森纳确实打得非常不错,由哈弗茨拉边,本-怀特前插形成的进攻,给拜仁慕尼黑的这一路制造了无穷的压力,也换出了进球。
结果在第18分钟,阿森纳后场出现失误,拜仁扳平了比分:
这一球里最大的问题当然是基维奥尔,球权易手之后的他完全不知道怎么防萨内,不知道自己该顶还是该落,这让赖斯陷入了迷茫,眼看着格雷茨卡上来只好上前封短传线路,结果被萨内和格雷茨卡直接打到身后。
所以,这一球里另一个隐含的大问题是指挥问题。萨利巴应该早给本-怀特手势,让他赶快贴上格纳布里,自己从而直接内收进来,压缩格雷茨卡向前和处理球的空间。
他没有这样做,所以本-怀特路上还有一个减速再启动的速度变化:
而他自己的跑动路线还先压了一下格纳布里这一侧,再向中路内收,这时已经来不及了。
这个失误,断送了阿森纳开局15分钟由哈弗茨、萨卡拼抢,本怀特前插带来的领先优势,你当然可以因此痛骂基维奥尔,但他本身就不是什么多强的球员,也不是按照主力标准买的,骂他只不过是捡柿子捏罢了。
随后的拜仁找到打开方式,凯恩避开加布里埃尔这一侧,来到前顶时容易犹豫的萨利巴身前,多次送出身后球:
而在右路时,拜仁便用萨内来直接打击基维奥尔:
第30分钟这一连串突破,基维奥尔被吃掉不奇怪,毕竟萨内在反击战里还是有效果的,但小个子防守人没有下球就开始不正常了,因为小个子球员本身就是用来补防的,而且小个子球员也是最后一个能在禁区外下球的可能性选项。
然而,这个小个子球员是若日尼奥,没能补防到位,其实也不奇怪。
突破了这两人,加布里埃尔和萨利巴能做的就不多了,萨内带着速度冲进来,下脚错一点就是点球,结果也正是如此:
后续的萨内还有类似表现,但未能打出进球:
下半场回来,阿尔特塔必定不会满意于靠着对抗开路的表现,也不会满意于基维奥尔的表现,所以借着津琴科上场的方式,直接修改阿森纳在中场和进攻端的表现。
至于津琴科内收进来的边路空当,那就不在阿尔特塔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有了空当,萨内反而就不会踢了,没办法一路冲到底的他需要传球,一传就变成胡踢的老样子了:
所以拜仁的反击方向就变成了左路:
但这一路的反击效果不会太好,因为格纳布里还背着盯防本-怀特的重任。是的,虽然半场就上了津琴科,但阿森纳优势的方向还是在右边路:
直至第61分钟,阿森纳才打出了想要的进攻,但在赖斯前插的牵制作用下,厄德高也只是回传罢了:
于是进入调整阶段。
拜仁这边用科曼换下了萨内,效果还算不错,一上来就利用到了津琴科区域的空间,让右路的反击重新上演:
阿森纳这边则直接换了半扇进攻,替补上来的热苏斯顶上中锋位,特罗萨德换下马丁内利,在右半扇怼了大半场的哈弗茨又改打中场了。
所以就是这个样子,拜仁不是英超联赛的中下游球队,厄德高难以发挥,那阿森纳的其他队员消耗对手的同时,对手也在消耗阿森纳的其他队员,甚至还是以客场领先一球的方式消耗着阿森纳的其他队员。
阿森纳这场万幸的地方就是有半套进攻人手可换,而且热苏斯上来打中锋,而不是打边锋,这让拜仁左半扇的问题再次暴露。第76分钟,阿森纳从这一方向打进了第二球,热苏斯展现技术,特罗萨德完成收割:
这一波换人,阿森纳做得比拜仁好,因为拜仁的第二个换人在70分钟才打出,而且是用格雷罗换下格纳布里,图赫尔还是怕阿森纳再从这一侧的边路发力,殊不知这一侧的肋部,也就是后腰和左中卫区域,也是重灾区。
当然了,最后时刻的拜仁还有机会,从左路送出传中,科曼的包抄抄到了门柱上:
但阿森纳还是从这一路打出,从而引发了赛后的争议:
考虑到拜仁中后场的其他选择,包括现在的伤病情况等因素,拜仁这一路成为球队的拖累也难有直接的解决办法。从萨卡造了阿方索-戴维斯的黄牌开始,加上哈弗茨过来帮忙60多分钟,这一区域的消耗和问题就难以直接解决了。
说穿了,还是只能进攻端想办法。
所以,次回合的拜仁需要穆勒登场,从而恢复主场完胜拉齐奥时的战术打法和竞技状态,也就是用北方球队的方式冲垮阿森纳的后场,甚至需要年轻的帕夫洛维奇在最要劲的时候,上来打上一段时间。
这场比赛的最后时刻,莱默充分展现了自己并非后腰球员的本质,几次接应球都做得非常糟糕:
所以,阿森纳错失了最宝贵的战机。
回到主场,图赫尔就可能要返过味了,而且在战绩的压力之下,图赫尔很可能也要放弃自己在战术上的一些执念,毕竟夏天就走了,战绩才是球队上下的第一诉求。
到了那个时候,阿森纳的后场能否坚持住,就很难说了,毕竟在主场的这场比赛,加布里埃尔就出现了不止一次的失误。
次回合,这对中卫需要本-怀特、赖斯等人的重点保护,需要他们帮助清除风险,但在场上,本-怀特和赖斯在被其他人所需要着。
矛盾,就是这样埋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