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俱乐部、影片、直播电商,这些行业的商业模式其实都较为糟糕,足球俱乐部年年投入却难有盈利,巨星报酬占了大份额;影片,则是演员片酬拿走大头;直播电商则是严重依赖超级主播,导致主播与平台总有纠葛。东方甄选此次风波,也不外如此。
本刊特约作者 林松立/文
从投资回报的角度而言,投资者对于一个细分行业:足球俱乐部,一定感到很困惑。这个困惑在于足球俱乐部基本不盈利,价值却能逐年攀升,而且并没有任何被判定定价错误的迹象。
这种现象不限于足球俱乐部,还存在于影片和直播电商中,它们的商业模式有共通之处。
巨星拿走大头
曼联足球俱乐部,它是过去十几年,甚至可以说过去几十年经营最成功的足球俱乐部。但是,曼联过去五个年度也仅仅只有在2019年略有盈利,其他年度,基本都是亏损。不但亏损,每年还要投入巨大的资本开支。过去几年,曼联的负债增加了五六亿英镑,这些资本开支,最终将会在利润表上转为更大的亏损。
但过去十年,曼联的市值并没有下跌,反而大约要比十年前增值了一倍。由于十年前曼联市值就很高,所以曼联市值增幅,是英超俱乐部中增值幅度最小的。而像郭广昌在2016年购买的狼队,增值幅度可能达到了十倍。但这笔投资远低于十倍,因为在买入后的六七年时间里,郭广昌需要投入不少。而曼联虽然不盈利,市值目前却高达30亿美元,在溢价一倍的情况下,大股东依然不愿意出售曼联。
当年张近东也购买了意大利的国际米兰足球队。其实,意大利足球正在没落,英超由于经营得法及其他原因,一直在崛起。但饶是如此,张近东如果愿意出售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的话,他还能赚到一大笔钱,从账面来看,当年不足3亿欧元的买入价,现在卖出15亿欧元的可能性并不小。
足球俱乐部,虽然年年需要投钱进去,是一个无底洞,但市值却一直往前涨,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它是富豪的大玩具。有些富豪比如巴菲特把99%的财富,在死后捐给了慈善机构;有些热爱足球的富豪,买入一个俱乐部,也是变相地把财富返回社会——前提是你得有持续投钱的能力。随着富豪的财富越来越多,而足球俱乐部又这么有限,那价格只能水涨船高了。
英超和意甲西甲等足球俱乐部,每年需要投入巨额的资本,而盈利却极其艰难,这个特点,跟这项运动的奇怪特点分不开:俱乐部的巨星要拿走相当大的一部分利益,以至于看上去类似整个俱乐部和球迷都是为几个巨星打工一样。梅西自不用说,年薪高到了以至于贝克汉姆的迈阿密国际足球俱乐部,都负担不起(其他所有俱乐部必须分摊一部分梅西的薪水,依据是梅西来到美国足球联赛,大家都受益。而其他俱乐部也都一致同意)。
像曼城足球俱乐部,德布劳内和哈兰德的年薪都是高达2000万英镑,一年球员的薪水开支就超过了4亿英镑。除了薪水,还有球员的转会费、签字费和奖金。像哈兰德,恐怕一年要从俱乐部拿走大约5000万英镑左右。而一年俱乐部的总营收不过7亿英镑。
跟足球俱乐部很像的另一个行业是影片,出演演员的片酬,经常拿走了大多数票房收入。毕竟票房火爆的只有少数电影,考虑到大部分影片票房极差,所以投资拍摄电影的投资,真的就跟投资足球俱乐部一样。一部影片的制作成本,有时候由于邀请巨星加盟,片酬可以占到制作成本的80%多。如果影片能获得成功,也不过收回一点可怜的回报而已。
这两个细分行业,从投资角度而言,都可以归入最烂的商业模式了。
直播电商严重依赖超级主播
直播卖货这个行业,作为新出现的一个细分行业,虽然被研究不多,却很类似以上这些行业的特点,当东方甄选市值上冲到700多亿元时,市场很有可能错了。现在东方甄选市值回落至不足300亿元,即使如此,从长期来看,市场依然有可能错的很离谱。
东方甄选不管市场给予多少估值,从投资角度而言,价值很低,依据主要有三点。
一是卖货行业竞争过于激烈,商业模式真是糟糕透顶。
直播卖货,侧面来讲,可见卖货的这个行业,实在是一个令人恐惧的烂商业模式——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以至于生意越做越大,但赚钱却越来越难。
从最早的超市和购物中心等大卖场,以苏宁为行业第一的家电大卖场和各个超市连锁店,才短短的十几年,就被电商打得纷纷倒闭关门。外商麦德龙和家乐福,全军覆没退出中国;而沃尔玛,即使不关门,目的多是配合山姆会员店。电商阿里的崛起,很快遭遇竞争对手京东,京东之后又是拼多多,才五六年时间,市值已经超过了阿里巴巴。然而还没完,抖音等直播卖货,和美团等社区团购和闪购,又要从中分走一些市场份额。
二是直播卖货商业模式更加糟糕。
近期有俞敏洪的一个视频在流传,内容是俞敏洪讲述当年他的新东方一个讲课名师,要求俞敏洪把营业收入的1/4,作为工资支付给他。俞敏洪只能同意,但同时立即培养一个老师来取代他。俞敏洪讲述这个往事的时候,还有点心惊肉跳。但直播卖货,远比这个还糟糕百倍。
前文提及贝克汉姆邀请梅西来加盟,但俱乐部无法支付其如此巨额的工资,要求其他俱乐部也要分摊。其实除了梅西,内马尔、哈兰德,乃至一般人压根没听说过的比如桑乔和福登这类准一流球员,薪水也是千万英镑之多。
影片制作中的超级巨星亦是如此,所以反而是迪斯尼的几部动画片,带给了公司巨大的利润,原因就是因为动画片省去了一大笔影星的片酬。
而超级主播的分成只会更多!一般的超级主播,比如李佳琦这类级别的,要求分走卖货金额的1/4,还算是偏少的。分走三分之一算是正常的。李佳琦和董宇辉这类的超级主播,其实是公司所有员工为他们打工——他们要拿走绝大部分的利润。
当然也可以不邀请李佳琦和董宇辉这类的超级主播,那么一年公司直播卖货能卖个十亿八亿元,那就是不得了了。
一个优秀主播影响力可以大到“离开某个主播,企业就不能正常经营”的境地?是的。这是直播行业一个重要的特征。相信这次东方甄选风波后俞敏洪已经认知到了这一点。
主播就是最最重要的一环,谁都可以替换,但唯独主播不行。事件反映出直播带货在当下市场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头部主播对一个平台起着决定性的引导作用。而短视频时代,当然,能有如此影响力的超级主播,也是凤毛麟角的,除非个人能力非常突出。
能力突出还不够,新东方这么多优秀的老师中,要是俞敏洪换一个去取代董宇辉,培养他,能成为接近于董宇辉影响力的直播么?除非运气特别好,否则太难了。甚至董宇辉也是有着极大的运气成分——他草根他北漂,又有着没有被磨掉的纯朴,又是他第一个出现时,突然就引起了共鸣,就成为了网红。
三是东方甄选自建或与第三方合作建设供应链,推出各种五花八门的产品,真不令人乐观。东方甄选具备这样的能力吗?这些产品几乎全都是竞争极其激烈的产品。由于直接B to C,目前来看,通过直播卖货毛利率非常高,接近50%。但这些产品未来有多少的竞争力?
当年的严选的发展历程,很值得投资者参考。严选是中国最早开始这个模式的创业者:到处寻找那些替国际大牌代工的厂家,由它来打出严选的新商标来。开始几年,都是翻几倍的增长,但突然就戛然而止了。为何?因为加入的竞争很快就很激烈了——卖货一下子竞争得非常激烈。它销售的几乎每一个产品,全都是竞争激烈。烤肠很快地就各个厂家都要寻找厂家加工,摆上自己的直播间;意面也是,牛肉丸早已遍地都是。东方甄选公告截至6月底,已经有了130个自营产品,管理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这完全不同于之前的新东方教育。
几乎没有消费者在乎是自建工厂,还是第三方工厂,消费者认可的是董宇辉这个主播。
对于一个投资者来说,从理性出发,这类严重依赖超级主播,超级主播应该会拿走大部分利润的公司,这种商业模式极其糟糕的公司,必须剔出自己的股票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