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从后卫线支援中场的思路,同样的在前场顶一个冲击型中锋,同样的在中后场有一个明显的防守漏洞。
这场曼城对阵利物浦的比赛,双方都有着太多的共同点。
瓜迪奥拉凭借这一思路触及了欧冠冠军的高度,而克洛普则凭借这一思路让利物浦重新焕发生机,所以这场比赛的较量很有趣,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很相似。
就像左手打右手,右手打左手,区别就是哪只手更有劲而已。
比赛开始不到1分钟,曼城就用多库和贝尔纳多-席尔瓦打到了阿诺德的防区:
这展现了曼城作为主队,进入状态之快。
开局10分钟,曼城的针对性极强,打的就是这个地方,打的就是阿诺德单防能力一般,所以哪怕球权从右路上去,曼城也会尽力把球送到左路:
而且在第7分钟,曼城还在中场打穿了利物浦的逼抢线,努涅斯和索博斯洛伊先是漏出了罗德里和阿坎吉这条线,后者便直接交给了早已从萨拉赫身后启动,来到后腰麦卡利斯特身侧的贝尔纳多-席尔瓦:
由此提速。
这其实就是从后卫线支援中场,包括现在常见的边后卫内收,也包括瓜迪奥拉让中卫前提,这一系列做法的终极目的:
用来到中场位置的后卫帮助中场形成人数优势,穿越对手在前场的逼抢线,从而形成进入两线之间的效果,让进攻建立起来。
这种效果,利物浦这边也能做到,只不过他们第一次穿越曼城的逼抢线,是用马蒂普带球向前的方式:
一分钟之后这次,则是在中场争夺后,同样打到了罗德里的身侧空当:
而对手穿越逼抢线的方式,他们彼此也会,比如通过传球,利物浦也能打到曼城的两线之间:
通过带球,曼城也能做到:
所以,这两支球队因为采用了类似的战术,在球场上的表现有着明显的相像之处,而对阵下来,你打出的好球就是我的失误,我穿越的逼抢线,也就是你的逼抢没有做到位。
顶多就是在特点上会有所区别,曼城会更注重对球权的掌控,所以你会看到他们在明显的空间诞生之前,不会轻易送出威胁传球:
而利物浦在这一方面则比较直接,相较于球权,他们更注重对对手的冲击力度:
在上半场,还有一大区别,只不过就和战术思路没有太大关系了,就是曼城抓住了利物浦的后场失误:
这一球里,不仅抓住了失误,还打到了阿诺德的防守问题,以及范戴克的横移问题。
而面对曼城送上的失误,利物浦没有抓住就是了:
进球之后,比赛的平衡开始改变。
曼城倒是因此做出了一些变化,他们将阵型略微回收,拉长了自己的进攻距离,展现了自己前场球员的速度优势:
除此之外,多库也有了更大的空间来过人和处理最后一传:
但曼城都未能借此扩大比分。
这就为比赛埋下了一丝隐患,因为大家虽然在战术板上有着类似的思路和想法,但到了实操阶段,或者说可以进行一些调整的时候,瓜迪奥拉和克洛普还是会出现一些分别。
分别在于,到了60分钟区间,瓜迪奥拉完全没有换人的想法。当然了,这也和瓜迪奥拉的替补席上没有可用的大员有关,但即便有的时候,瓜迪奥拉用首发11人打完整场比赛的情况也数不胜数。
克洛普则不是如此。50分钟区间,他就换上了路易斯-迪亚斯和赫拉芬贝赫,70分区间还换上了哈克波。
这体现了两位教练在大框架之外,所重视的内容的不同。
瓜迪奥拉更为重视球员们所组成的整体性,他会倾向于担心替补球员登场之后,因为能力和状态上的不同,致使首发11人所形成的彼此联系的质量会出现下滑。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才是他最为担心的事情,甚至比丢球、输球更让他担心。
克洛普就不是如此。他的球队虽然同为后卫线支援中场区域,但他还是更重视球场两头,这既体现在他没有为了改善线路而引进矮后卫,也体现在他建队时,在前场堆积了大量的大个子进攻人手,努涅斯、哈克波、索博斯洛伊、赫拉芬贝赫,这显然是出于更重视冲击次数、质量和烈度的考量。
所以,他会在比赛的这个时候更重视两头,用新鲜血液补充防守端,也补充进攻端。
在瓜迪奥拉这,线路是一切内容的基础,而在克洛普这,线路只是用来服务冲击的一个因素而已。
你很难说这两者之间在绝对意义上的孰对孰错,因为他们的考虑都有意义,也是源自他们内心的战术思路,只不过大家的侧重点不同罢了。
但在具体的比赛里,这一点仍有高低区别。
这场比赛,利物浦虽然是在客场作战,但至少在长时间里保持了仅仅一球落后的局面,这就为他们在比赛末段扳回局势留出了一些希望,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曼城球员势必会愈发疲劳,但补充了一些新鲜血液之后,利物浦在各个单点上会有更多的活力。
第72分钟,利物浦的这次进攻就体现了这一点:
他们穿越曼城的逼抢线过后,路易斯-迪亚斯内收衔接,本该前顶限制的沃克就松掉了,这让利物浦顺利找到边路的萨拉赫,随后路易斯-迪亚斯又顺势进入中路冲击,为努涅斯分走了一部分防守注意力,从而让后者得以起脚。
这次进攻里,路易斯-迪亚斯的作用显然非常突出,这就是替补球员能提供的效果,所以在第80分钟,形成进球的这次进攻也是一样的。
从前到后,先是赫拉芬贝赫和路易斯-迪亚斯接力突击,将罗德里牵制到这一侧:
转移到远端过后,防线外围的防守任务就只能交给贝尔纳多-席尔瓦和阿尔瓦雷斯,而在这里,哈克波用跑动带走了贝尔纳多-席尔瓦,阿诺德则通过后上快了阿尔瓦雷斯一步:
阿根廷人本身就是前锋,防守这块必定会出错,但归根结底,曼城的丢球还是出在了防线前沿的老问题上。
瓜迪奥拉拥有一条很出色的后卫线,但防守从来不是只靠后卫就能解决的事情,罗德里本身就是攻强守弱的类型,因为身体特点和年龄增长,这一点只会变得更加明显,但瓜迪奥拉显然不会从后场考虑这个问题。
因为如果线路流畅,球权在脚,罗德里就不用防守了,自然也不会暴露问题了,但问题在于,你终归无法拿到100%的控球率,而强大的对手可能只需要半个机会,就能让一个到手的胜利瞬间变质。
就像今天的利物浦。
所以回顾这场比赛,着实是一件趣味有限的比赛。
因为两支球队都太过相像,基本的思路和逻辑是完全一样的,只是在一些细节上,因为球员特点的不同,会呈现出一些不同的内容。
比如利物浦这边最大的弱点是右后卫区域,曼城则是后腰区域罢了,再比如利物浦的后卫单防能力要比曼城差一些,但利物浦在整体层面的冲击能力,要略胜曼城一点点,毕竟利物浦在进攻端有着更多的后手,克洛普也有效地利用了这一点。
克洛普应该会将客场带走一分的源头,定性在自己下半场的换人时刻,瓜迪奥拉则应该会扼腕叹息自己的球队在下半场有着大量的机会,却没能扩大比分。
毕竟从客观层面,他想换也确实没得可换。
不过至少在这场比赛,两支球队还是因为各自教练所侧重的不同,在不同的时间点打出了各自的优势内容,而这个内容也不足以彻底杀死对手,赢下比赛。
从这个角度来说,1-1的比分确实也比较公平就是了。